一、定義辨析
目前國際上對研學旅游的概念的界定并不統一,國內大多數的專家用修學旅行代替,國外專家則運用教育旅游代替。
美國學者Ritchie等人提出所有旅游活動的旅游者大多數是過夜旅游或者是遠足旅游,這些游客中能夠把“學”作為旅游活動中的主要目標或者次要目標的話,則認為這些人是教育旅游。這些旅游的參與者主要有成人教育旅游、國際上或者國內的大學生為學習語言、文化知識的旅游,還有是普通的教育旅游。教育旅游的組織者可以是團體也可以是個人,旅游的目的地應該是自然資源豐富或是人文文化濃厚的地區。
近幾年來國內專家學者對研學旅游有了一定的認識,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從廣義上講,研學旅游是旅游者為了學習其他地區的文化知識,從自己常住地出發前往特定區域學習和研究當地文化知識的一種專項旅游活動,其旅游的受益者非常廣泛,有的是學生,也可以是非學生群體中對人文知識非常感興趣的人。狹義上講,修學旅游主要是指以學校為單位組織開展、以豐富學生對人文知識了解為目的、通過統一組織管理的一種專項旅游學習活動。
二、發展背景
二十一世紀以來,研學旅游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學校、旅行社、培訓機構與留學中介之間開始實現跨界融合。雙向互動式教育模式興起,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度。目的地的選擇也呈現出多樣化特點,開發主體逐漸由政府主導轉向企業主導,地產商、教育集團、文旅企業開始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數據顯示,過去幾年我國研學旅行市場增長迅速,國內研學旅行出行人次與市場規模均出現快速增長,出行人次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4%,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接近60%。而目前我國研學旅行的學校滲透率僅5%左右,與發達國家如日本98%的學校滲透率相去甚遠,發展潛力與空間巨大。據不完全統計,未來3-5年,研學旅行市場總體規模將超過千億元。
三、分類研究
在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大時代下,研學與科技旅游、文化旅游、鄉村旅游及戶外拓展等結合,呈現大四類研學旅游類型,成為文化旅游開發運營商發展研學旅游的重要的產品選擇。
(一)“研學旅游+科技”:科技研學旅游型
科技研學旅游主要是通過VR、AR、3D/4D等高科技手段來靜態展示或科技體驗,通過展示與體驗實現科技教育的目的地。一般科技研學旅游主要包括展館類、科研類和科技園區類。其中展館類主要以知識普及類博物館、科技館為主,擁有占地面積較小,投資金額適中,內容靈活,復制性強等特點;科研類主要依托高科技企業、科研單位的實驗室、生產工廠為載體,復制性差;園區類載體則主要是動物園與植物園,科技含量相對較低,占地面積較大。
(二)“研學旅游+農業”:農旅研學旅游類型
目前以農業為主題的研學旅游基地主要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以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農業研究院、農業示范園等為代表的農業研究型載體,另一種是以農莊、田園綜合體等為代表的田園體驗型載體。
(三)“研學旅游+文化”:文化研學旅游類型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各類文化類研學旅游目的地眾多,每年參加文化類研學旅游活動的青少年學生數量處于領先地位。其中以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類占據絕大多數。
(四)“研學旅游+拓展”:營地研學旅游類型
青少年拓展教育是一種戶外體驗式學習,通過室外拓展訓練等活動,達到磨練意志、增強自信、完善人格、團隊協作等教育目的。青少年拓展基地以專業化的戶外拓展營地為主,營地多建立在遠離市中心的自然環境中,營地內除餐廳、宿舍等基本生活設施外,還配備拓展場、競技場等訓練設施,以及醫務室等輔助保障設施。